香港民生經濟遭重創 店鋪轉讓倒閉潮初現
綜合港媒報道,香港社會暴力事件遍布港九新界,相關地區的店鋪無法開門做生意閉門大吉,令這段時間“吉鋪”(店鋪轉讓)涌現。例如鐘表珠寶名牌時裝,還有飲食業,尤其酒樓等最為顯著,“生意額少了五、六成”,有租戶指起碼要現租金減30%,才可以捱過寒冬。全港整體鋪位空置率約12%至15%,如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相信未來核心區(如旺角、尖沙咀、中環及銅鑼灣等)的內街鋪位會出現更高的空置率。
人流減少“吉鋪潮”初現
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各大零售店鋪重鎮,當中最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油麻地至尖沙咀一帶的商戶,發現不論彌敦道或其他內街,均出現不少吉鋪,例如佐敦彌敦道金勛大廈地下吉鋪,面積250方英尺,以約9萬元(港元,下同)放租。
有區內從事面包店的商戶反映,社會事件令周邊人流減少,“對生意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另有診所醫生表示,診所生意以長者為主,社會事件令恐慌蔓延,不少長者均以家中傭人代為配藥,而看癥病人亦變得稀疏,與以往診所坐滿人的情境大相徑庭。
另外,該報記者發現,彌敦道近佐敦段出現海味店張貼“結束清貨”、“要錢唔(不)要貨”等招紙,該店主表明因自己年紀大,加上社會事件令生意受打擊,故索性結束生意“享一享清?!?。無獨有偶,對面亦有另一家海味店張貼同類招紙,反映售賣海味類貨品等奢侈品的租戶,在社會事件打擊下難以營生。
食肆爆結業潮
香港《大公報》記者17日走訪鬧區,翠華餐廳在銅鑼灣謝斐道、景隆街的分店均已關門,翠華早前表示,謝斐道分店是公司部署重新整合地區,按計劃在租約期滿結束,景隆街則因大廈重建而提早遷出。同區的權發海鮮酒家也于本月結業,附近商戶職員稱,據了解業主加租,加上最近多次游行都行經銅鑼灣和灣仔,生意大減,店東索性關門“不做”。
內地游客“打卡”熱點的蓮香居酒家,記者到訪發現內地顧客大減。有職員稱,“多得游行令生意減少起碼三至四成,旅客生意少好多”港島區今日又有游行,該職員慨嘆,“點搞呀?唔執笠都算偷笑!”(編注:“搞什么啊,不破產就要偷笑!”)
譽宴旗下分店遍布銅鑼灣、尖沙咀、太子,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張家豪亦叫苦,銅鑼灣店最慘,每有游行,生意額勁跌50%至70%,他大嘆“個個禮拜都有示威!”
業主下調叫租逾一成
美聯旺鋪營業董事張殷焌亦稱,新租客方面,近日整體商鋪問租量相比4、5月減少4成,其中以旺角下跌最多,跌幅達5成。
張殷焌指,因近期沒有成交可參考,現時一線街道英尺租金仍維持不變,彌敦道旺角段大約150至200元,尖沙咀廣東道大約200元。買賣方面,投資者對商鋪的投資意欲轉淡并轉抱觀望,部分買家還價幅度高達15%至20%。
張殷焌又指,因應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業主紛紛主動下調叫租至少一成。
張殷焌提到,業主除了減價,亦改變租賃策略,例如深水埗北河街有業主原預計把鋪位租予飲食業,但市況不佳難以租出,故改為以短租形式租予承租能力較強的“夾公仔”店,以維持租金收入。
中原(工商鋪)商鋪部董事黃偉基表示,社會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在各區均有出現,而且大同小異,主要情況有三,第一是業主減租;第二是洽談中的租戶延長考慮時間;第三就是延長免租期,例如免租期原本有2至3個月,現多數租戶均要求把免租期延長至半年至8個月。至于這股減租潮要持續到何時,黃偉基則指難以預計,需視乎社會事件何時完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