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等到& Other Stories進中國 選擇天貓首發
早在兩年前,當& Other Stories決定打入亞洲市場、在韓國首爾開設第一家門店時,許多中國粉絲就已經開始猜測并期待品牌未來與中國市場的互動?,F在,& Other Stories天貓官方旗艦店終于在今日正式開幕。
作為集團旗下的高端女裝品牌,& Other Stories既富文藝氣息又不乏獨特個性,從2013年成立至今,已在19個國家擁有70家門店。盡管此前并未正式涉足中國市場,但中國消費者對它卻并不陌生。
在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平臺上,常常能見到關于& Other Stories的熱門單品與當季新品的討論,一眾時尚博主如@SavisLook等人也都曾表達過對品牌的喜愛。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以各種渠道漸漸傳入中國,為其真正步入中國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Other Stories的全球總經理Sanna Lindberg告訴BoF,在持續不斷地收到來自中國消費者的積極反饋后,品牌決定與電商平臺天貓合作,開設線上旗艦店以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天貓旗艦店將延續品牌官網一貫的設計風格,同步呈現由巴黎、斯德哥爾摩和洛杉磯三個工作室打造的服裝、鞋履、手袋、珠寶和配飾等產品系列。
此前,中國消費者只能通過時尚買手、海外代購等間接方式購買& Other Stories的產品,與品牌之間的互動十分有限。對此Sanna表示,與消費者的互動向來是品牌汲取設計靈感的重要來源之一,隨著每一次新市場的擴張,品牌都會根據當地消費者的特點選擇更獨特有趣的互動方式。
若留心觀察,便會發現& Other Stories其實已經在官方微博賬號上推出了備受海外消費者歡迎的“Me & Other Stories”欄目。顧名思義,消費者可以借由這個欄目展示自己對不同產品的詮釋與理解,分享他們與品牌之間發生的各種故事。
這也正是& Other Stories初創時的理念。
“在我們眼中,每一位女性都是有著自己理想和目標的獨立個體。比起穿衣搭配方面的建議,我們認為賦權女性、啟發她們更自由地表達自己才是更重要的?!盨anna說道。& Other Stories希望讓女性顧客選擇真正符合自己特性的產品,從而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風格。
參照這一理念,& Other Stories創造了出了豐富的產品線,成為其一大亮點,從成衣到配飾,甚至是美妝護膚品類均在其涉獵范圍。相比COS、H&M等品牌,具有較高的辨識度。為了兼顧創新與多元風格,品牌自2013年起便以“Co-labs”的形式與不同設計師合作,如Rodarte、Ada Kokosar、Clare Vivier和Lykke Li等,陸續推出了各種具有高度獨創性的系列產品。讀者“固力果”向BoF留言表示,& Other Stories是她心目中真正意義上質量與價格相符的輕奢品牌。
至于定價,& Other Stories雖然與COS同屬于H&M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價格卻更平易近人。排除稅收、匯率等變動因素,品牌對于中國市場也將采取相似的定價策略。
但考慮到競爭對手、市場空間等諸多現實因素,& Other Stories也將迎來新的壓力和挑戰。相比起直接開設實體店,品牌此次選擇以線上渠道打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十分小心和謹慎了。Sanna亦直言,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戰略將取決于官方旗艦店的發展情況。BoF讀者“Y”也留言道,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于中國市場受挫的情況下,等待著& Other Stories的將是重重難關。
事實上,由于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整個時尚與零售行業在實體業務上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市場研究公司Coresigh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前8個月,全球范圍內已宣布關閉的零售門店數量比2018年全年增加了29%,預計今年年底將總共關閉1.2萬家門店。時尚巨頭Prada也難敵高達900萬港元的月租金,將于明年撤離其在香港的最大一間門店??鞎r尚集團H&M以及Zara母公司Inditex均將發展重點轉移至線上渠道,以防止實體業務的動蕩給企業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
此外,H&M也正在采取變革措施,升級同名連鎖店,對標就是旗下的Arket和& Other Stories等品牌,更加符合顧客的要求。H&M集團在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實現了575億瑞典克朗的凈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截至2019年5月31日,H&M集團于全球72個市場開設超過4900家門店,并在48個市場開設網上商店。
在快速變化的行業大背景下,& Other Stories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將是其最首要且棘手的問題。與天貓合作或許是明智之舉,但后續發展仍要看品牌如何因地制宜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了。